代表小信箱 助推社会大和谐 二维码
141
发表时间:2011-11-05 10:30 代表小信箱 助推社会大和谐 今年以来,魏县在创新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管理模式,激发代表依法履职的积极性,在解决社会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性地开展了在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门前“挂标牌,设信箱”活动,走出了一条以“小信箱助推大和谐”的新模式。 一、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积极性,使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真正发挥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的“代言人”,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魏县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人大权力机关,是地方人大的常设机构,是在闭会期间组织代表行使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机关,在“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有着独特的政治优势。基于此,如何在闭会期间把人大代表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如何让选民监督好自己的“代言人”?今年3月份,我到人大工作之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思索。我虽然来人大当主任时间不长,但是对人大工作并不陌生,曾在92年当过人大办主任。在一次主任会议上,我与其他副主任以及人大机关的委室主任一起商讨、分析。其一,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搞好各项监督的“主力军”,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充分调动起来,则人大工作就能够“活”起来。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就能用足、用到位,人大的“权力”就可以彰显,人大的“权、威、位”就能突显出来。其二,当前代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不太高涨,不少代表把这一职务当作了一种荣誉、一种关怀、一种光环,甚至当做自己的“保护伞”,只享受代表的权力,而不履行代表的职责,更不尽代表的义务。如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社会公益活动,组织了十几名代表,其中几名代表得知有这个公益活动后,竟然连电话都不接听,有的接了电话但没有参加。象这样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们怎么会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呢?怎么能当好人大代表呢?其三,有的人大代表除了每年参加一次人代会,看文件,举举手,吃吃饭,会后什么都忘完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人大代表,群众也不知道谁是自己选出的人大代表,有什么问题也不找人大代表帮助解决,而是直接上访,甚至是越级上访,给社会造成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基于这三方面的考虑,我提议,在每个代表的家门口分别挂上省、市、县人大代表的标牌——把全县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的身份“亮明”,让选民知道谁是他们选出来的代表。同时,在每个代表家门口钉上“代表小信箱”——架起人大代表与选民、与党委、“一府两院”沟通的“民心桥”。我的提议,与各位副主任的想法引起“共鸣”。 二、创新代表工作理念,挂标牌让“监督者”接受监督,设信箱为选民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代表门口挂标牌、设小信箱”的议题经主任会议确定后,我县人大常委会围绕这个主题,结合魏县的人大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宪法、代表法、监督法为依据,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实施方案,规定了时间步骤,明确了管理要求。 成立组织,制定方案。为使这项工作顺利推进,扎实有效,我们成立了以县人大副主任林双廷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代表小信箱工作。2月16日,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在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门口挂标牌设信箱的实施方案》、《魏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人大代表信箱”的管理使用办法》、《代表小信箱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详细规定了这项工作的运作方法、步骤和要求。为了保证每名人大代表的标牌、信箱落到实处,县人大常委会还专门成立了指导小组,对全县312名人大代表的标牌、信箱上墙情况进行指导和验收,对不符合规定、逾期不装钉的乡镇,提出了整改意见,有力地保证了代表小信箱、标牌的落实。 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县人大常委会、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各乡镇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联络处、县直代表小组的职责,明确要求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代表小信箱、标牌的管理工作,并要求他们做到“以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己任”,积极整理好、反馈好有关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批评、建议、意见。 1、人大代表的职责:每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要在每月的25日下午3时,将本月收集到的信件、群众口头诉求以及协调解决情况,整理成文字材料,一并报所在乡镇人大主席团、县直代表小组、人大代表联络处。 2、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县直代表小组、人大代表联络处的职责:每月28日,人大主席、代表小组长、代表联络处主任把本辖区代表所反映的情况进行汇总,列出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清单,对已解决的问题,要写清是如何解决的,未解决的问题是何原因,下步要采取的办法措施等等,一一列清,上报县人大常委会。 3、县人大常委会的职责:常委会将每月的30日定为“社情民意分析日”,把全县各乡镇所反映的问题一一分析,在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诉求中选择热点、难点,做为监督的“重点”。对事关民情民生的问题,转交县政府依法办理;对涉法涉诉的问题,转交“两院”依法办理,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县人大常委会将进行跟踪督办,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圆满解决。同时,对有益于我县发展、建设冀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撤县建市、三年上水平的合理化建议、意见,要及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委,转交“一府两院”办理。 4、代表小信箱问题的批办流程:县人大常委会对反映比较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批办。具体的批办流程为:主任会议研究——主管主任批办——对口委室督办——承办单位一把手抓办——相关责任人专办。实施“一条龙”作业,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5、代表小信箱问题的督办流程:办理结果或办理进展情况要在3—5个工作日内形成书面报告。具体的督办流程为:相关责任人——承办单位一把手——人大对口委室——主管主任---主任会议。按上述流程逐级签字把关,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后,再由人大相关委室按照要求及时回复代表和群众。对办事效率低,办理质量不高的单位视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对因办理不及时,措施不得力等人为因素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将视情况在本县通报,或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 五个亲自,跟踪督办。为确保信箱办理取得实效,魏县人大常委会各位主任实行 “五个亲自”工作法,亲自推动问题的快速解决。一是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对群众每封信做到亲自逐一阅批,批办信件要求分管领导必须亲自了解处理,保证群众来信百分之百接受“会诊”。二是亲自督办解决问题。确定案件办理单位的责任领导后,交由县人大常委会各对口委室跟踪督办。责任单位及其领导研究确定的处理意见报县人大常委会各对口委室,委室及时汇总报主管主任和主任会议。三是亲自过问办理情况。各位主任定期过问县人大常委会对口委室督办落实情况,及时指导解决群众的疑难问题。四是亲自参与回复。涉及全局工作、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敏感信件,各位主任总是做到亲自公开回复。五是亲自研究处理意见。对于群众反映涉及多部门、疑难复杂问题,专题召开主任会议研究处理意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化解矛盾。公开承诺:“受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做到件件有批示、事事有回音。” 多措并举,相得益彰。在代表门口挂标牌、设小信箱的目的在于如何发挥其作用——充分利用代表小信箱,助推每名人大代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为此,魏县人大常委会统一印制了“人大代表社情民意收集登记表”、“社情民意汇总表”,录制了小信箱专题片。县、乡人大分别设立了小信箱档案室,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图板化上墙。而且,我们还把代表小信箱与代表的评先创优相结合,与代表劝辞制度相结合,看谁的信箱收集的社情民意多、质量高,谁为群众解决的难题多,谁在选民心目中的“份量”重,这些都将做为每年评选优秀人大代表和代表连任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些方法的组合运用,极大地激发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热情。 三、新方法创造了新的为民解忧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可 4月9日,《人民代表报》、河北省人大《公民与法治》第五期杂志、4月8日,邯郸市人大《调研与交流》、5月19日,《邯郸日报》分别刊发了魏县的这一做法。5月17日、5月18日,省人大研究会副会长高山、市人大副主任郑金平分别就代表小信箱工作来我县进行专题调研,对我县人大的做法给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县在创新代表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县委书记齐景海同志对这一做法给以肯定性批示:“这个办法好,既要作为阶段性的尝试,更要把它经常化,长期坚持下去,更好地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请县人大办公室进一步完善后,县委办转发各乡镇、县直各单位。” 自设代表小信箱、挂标牌以来,魏县人大常委会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小信箱解决大民生”的为民解忧工作新模式。在短短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收到社情民意290余次,受理群众来信180件,批办率100%,办结率95%,5%正在督导中。 举几个例子,县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李相云同志,自设立人大代表信箱以来,时刻有一种压力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他在履职中,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大事,把百姓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接待群众告状、上访达百余人次。不管什么问题,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处理,能协调解决的,不遗余力地去解决;协调不成的,竭力说服上访群众要顾全大局,不要越级上访。自己积极向上级反映,寻求解决的办法。为此,老李在当地赢得了“李管事的”雅号,受到群众的一致赞誉。如,村民张某和村干部闹起了矛盾,双方大打出手。张某找到李代表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李代表对张某和那位村干部进行了耐心的劝解。最终,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互相赔礼道歉,现已和好如初。 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在整理3月份小信箱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时,发现车往镇、回隆镇的群众集中反映蔡回线(蔡小庄至回隆镇)车往街段破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将这一民生问题写成专题报告呈报县委,将代表的建议转交县政府。县委、县政府接到报告和建议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修造了车往镇环镇路,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问题。道路通了,民心顺了,群众的出行不再难。群众敲锣打鼓,扭着秧歌,为镇党委、政府送来了锦旗——“党委与民心连心,政府为民铺富路。” 边马乡张村村民张思奇,和南邻居因一尺滴水事,争吵了好多年。张思奇多到县里、市里、省里上访,还去了趟北京,问题没有解决,花了不少路费。最终经本村的人大代表李贵和从中调解,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李贵和说:“自从有了这代表标牌和小信箱,村民都知道我是人大代表,有个大事小情的,就给我这个人大代表说一说,我都会帮助他们进行调解,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帮助他把意见建议尽心尽力向上反映,找有关单位帮助解决。这是我应尽的职责,我也乐意为选民服务。” 东代固乡人大整理小信箱时,发现有群众反映翟小庄村民翟某兄弟,因承包地和几棵梨树分配不均,兄弟俩反目成仇,最后把赡养父母的事也抛在了一边。为此,翟母闹到魏县信访局。该乡的县人大代表刘忠良、赵国普等结合县委提出的德孝工程建设,决定在母亲节这天召开一次“德孝工程个案听证会”,组织全乡各级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参加。这次“德孝工程个案听证会”,既教育了当事人,也教育了在场的村民。后来又开了5次,都是不公开的。一些不孝敬父母的村民主动找到刘忠良、赵国普说,你们别开了,我们改。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人大代表履职作用,全面维护社会管理科学化 胡锦涛总书记5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在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我们认为,这一做法是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 它真正成为代表履职尽责的“助推器”。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设立的代表标牌,可以让选民明白谁是自己选出的“代言人”,如何通过“代言人”去管理事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通过代表小信箱将自己的意愿向党委、政府反馈,增强人大代表为民代言,依法履职的动力,提高为民办实事,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它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民心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群众通过小信箱,可以把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上去。代表通过小信箱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向上客观反映群众的意见,为县委、人大的决策提供第一手的科学依据,更好地助推我县三年上水平、打造国家级园林城市、撤县建市奋斗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收集社情民意时,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和执行党的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它真正成为接受选民监督,提升自身形象的“压力泵”。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有着法定的地位与职责。因此,人大代表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选民的监督,模范地遵纪守法,树立良好形象。有了这种压力,促使代表对小信箱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深入调查研究,激励代表时时处处为群众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去影响和带动群众。 它真正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人大代表来自各个层面,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在人民群众中有着较高的威望,是人民群众可以信任的“代言人”。通过对小信箱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详细调查了解矛盾的症结,及时向当事人讲清政策,讲明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可以将矛盾化解,防止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现象的发生,促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发生。通过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使群众对代表的信任指数得到提升,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章分类:
代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