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府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二维码
1373
发表时间:2019-04-29 16:52 邯郸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对市政府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 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19年4月26日邯郸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邯郸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初审意见的报告。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制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29”方案》《水污染防治“1+12”方案》《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及配套方案》、《水污染防治考核办法和量化问责方案》,出台《邯郸市2018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量化问责方案》及4个配套办法,环保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科学精准治霾,取得创新和突破,率先实行差别化管控,率先在全国开展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力度治理无组织排放,对钢铁、焦化、电力行业实施“消白烟”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会议指出,从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来看,去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重工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超出环境容量,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还不够稳定。二是水污染治理历史欠账多,治理标准不高。部分河段水质不稳定,时有超标现象。19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目前只建成13个,且后期运行、管护经费部分没有稳定来源。三是土壤污染防治起步慢,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为此,会议要求: 一、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把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作为头号环保工程,高标准高起点实施蓝天保卫行动;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压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控制污染排放限值;从环境监测数据入手,系统解析确定我市空气污染特征和主要成因,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应急管控、专项整治方案,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防止“一刀切”;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开拓思路,研究论证新的、可行的能源替代方式;完善主干道路建设,重视支线道路建设,下大力气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形成道路循环系统,以车流“畅通”削减尾气排放;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和城际间轨道交通系统,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缩短城市公交车班次间隔时间,增加人流高峰期公共交通运力,以市民的低碳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以河长制为抓手,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突出源头重点,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狠抓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水体保护。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的日常监管,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处置力度;发挥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作用,引进专业的垃圾分类回收企业,出台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广大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使源头分类与后续利用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回收利用网络。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积极探索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加快沼气化处理、有机复合肥加工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推广;推进化肥、农药使用的减量化,充分利用农村生态系统的自身净化能力来消解污染、改善环境。 二、压实责任,严格执法,保持污染防治高压态势。认真贯彻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污染单位的治理主体责任、司法机关的环境司法责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考核、问责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实现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清晰、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开展污染源排查,实施精准治理,重点对排污企业采取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突出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措施,从严从快打击超标排污、非法排污、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推进企业减排监管由“人防”向“技防”转变,在企业的各污染物排放口,全部安装感知和高清监控视频系统,实现监控全方位、不留死角,并与后方环保平台连接,实行24小时在线数据传送。同时,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继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真正让法律长出牙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三、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意识,把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深刻反思环保督察问题根源,做好信息共享、部门联动,构建齐抓共管大环保工作格局。完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强化生态红线的法律地位,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各行业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和环境保护责任,强化公民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环保法治工作和宣传工作力度。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形成联合执法、联合宣传的合力,创新教育方式,拓宽宣传渠道,及时发布生态环境信息,加强环 保法律法规、环保科普知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夯实环境保护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加大环保舆论监督,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等不良行为要及时公开曝光,出实招、见实效,加强公众知情、公众参与、公众监督力度,提升全民环保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文章分类:
审议意见
|